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引领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担当作为,艺术与传媒学院三支团队依托学院专业优势,在传承红色基因、守护文化根脉、赋能乡村与基层服务等方面积极行动,充分彰显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
红色守护团走进锦州市凌河区的辽沈战役纪念馆,通过沉浸式参观学习,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感受红色基因的传承,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青年的血脉中奔腾不息。据纪念馆宣教部主任介绍,今年以来,纪念馆已接待了众多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。馆内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互动体验项目,如在支前馆的互动展区,参观者可以通过模拟装置体验推独轮车运送军粮的场景;在英烈墙前,借助 AR 技术,参观者能够与历史影像中的烈士 “对话”。这些创新形式借助科技力量,让年轻人更加直观地感悟到信仰的力量。

法映夕阳,情暖乡野实践团的成员们则回到各自家乡,将普法宣传与关爱帮扶有机结合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法治力量与人文关怀。实践团成员深入家乡的社区与居委会,用乡音方言为老年人讲解法条,并结合真实案例剖析常见的诈骗手段。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老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,不少老人还主动拿出纸笔记录要点。此次社会实践活动,不仅让实践团成员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际行动,也借助他们 “家乡人” 的身份,让普法工作更具温情。通过这次活动,老年群体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,同时实践团成员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基层社会的认识,将课堂所学与现实需求紧密结合起来。

从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红色传承,到家乡建设中的基层服务,从传承红色文化到社区普法宣传,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子们以专业素养、热情态度和担当精神,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书写了一份生动的青春答卷。他们深刻认识到,只有以实践为笔、以担当为墨,才能在服务实践中不断锤炼本领、增长才干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。
(编辑 | 李慧敏)